不少人会为错过房地产的黄金时期而心怀遗憾,不过其实大可不必懊悔,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身的机遇与红利。当下,中国正沿着美国、日本曾经的发展轨迹,悄然酝酿着一轮全新的财富再分配浪潮。
回溯过往,过去30年在中国买房能实现财富增值,并非是巧合。美国、日本、韩国等众多发达国家,都曾走过相似的历程。这些国家的崛起进程中,房地产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先以房地产推动城镇化进程,再借助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美国的“美国梦”、日本的昭和时代、韩国的“汉江奇迹”,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通过鼓励国民购房,成功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跨越。这种模式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它属于国家内部事务,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最终促使房价大幅上扬。就像有人在2010年刚毕业时,不顾家人反对在广州购置房产,首付不足甚至动用了信用卡,到2019年,房产价值从200多万飙升至1000多万,这便是房地产时代红利的一个真实例证。
那么,当房地产的热潮逐渐退去,这些发达国家又呈现出怎样的情况呢?观察美国和日本的经历,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美国在1970年首次出现房价大幅下滑的情况,随后在1973 - 1974年,标普500指数在两年内下跌了48%,1980年、1987年、1990年也都出现了大幅下跌。1990年之前的美股市场,和如今的中国A股市场颇为相似,股价常常难以上涨,因为当时美股市场也是以散户为主导,而非机构。这几次暴跌促使美国开始深刻反思,进而加速了市场转型。从1970年起,美国大力推动养老金和大型基金机构进入股市,引导普通散户通过购买基金来投资美股。经过20年的改革,到1990年,美股市场中散户交易占比降至30%,机构交易占比上升至70%,此后美股开启了长达35年的大牛市,财富增长了30倍。
日本的情况也与之类似。1990年楼市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状态,中产阶级大规模返贫。直到2010年,日本央行开始入场购买ETF,在高峰时期,其持有的日股ETF超过70%。到2025年,日本股市中散户占比已不足17%,其余大多为机构和外国投资者。这一系列举措带来的结果是,过去14年日本股市上涨了3倍。
从美国和日本的经历不难看出,当楼市泡沫得到清理后,股市会逐渐从散户主导转变为机构主导,进而走出慢牛、长牛行情。而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类似的转型阶段。2025年的A股市场,散户交易占比高达70%,和1990年之前的美股市场极为相似。
为了推动市场转型,中国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去年9月出台政策推动长线资金入市,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央汇金在这两年不断增持银行、期货、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股份,工农建中四大银行的大股东均为中央汇金,这实际上是在构建中国自己的平准基金。平准基金在市场过热时可以卖出股票为市场降温,在市场低迷时可以买入股票稳定大盘,为市场筑牢坚实根基。
在此基础上,国家还在推动险资、社保、公募基金等长线资金进入股市,加大公募基金的发行数量,吸引散户资金。未来,通过购买基金来投资股市,将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甚至国家可能会强制要求保险机构入市,而保险公司为了保障资金安全,更倾向于购买波动较低、相对安全、股息率较高的股票,比如银行股。从2024年1月开始,险资入市后大量买入银行股,已经使银行股实现了翻倍上涨,这正是市场转型的直观体现。
国家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将A股市场从散户主导转变为机构主导,逐步走出慢牛、长牛行情。所以,不能再以散户的思维来看待当前的市场变化。
再看港股市场,其上涨表现比A股更为强劲。因为港股本身是一个被低估的市场,散户占比不到30%,市场基础更为优越,更容易实现股价拉升。过去两年,有超过1万亿的南向资金涌入港股市场,这些资金正是看中了港股的潜力。
实际上,中国并不缺少资金,银行里存有160万亿的存款,缺少的是优质的资产以及赚钱效应、财富效应。过去两年,国家队一直在进行建仓操作,A股曾被打压至2600点,国家队借此机会获取了大量低价筹码,目的就是筑牢市场根基,实现对市场的有效调控。
国家期望看到的是股市走牛,但不是疯牛行情,而是慢牛、稳牛行情。所以,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了解市场趋势,理解这种转型的意义至关重要。不建议普通人直接去炒个股。在过去35年里,美国最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未能跑赢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在市场趋势面前,找到优质的基金和指数并长期持有,或许是更为稳妥的投资方式。
中国正在复制美国和日本曾经的财富发展路径,从房地产驱动转向股市转型,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这一趋势,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属于这一代人的机遇。#AIGC热点大赛#
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