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印度空军再度成为军迷们的笑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最近把8架国产的LCA“光辉”轻型战斗机交付给了空军,本以为这能彰显印度军工“自力更生”的成就,可从官方发布的现场照片来看,只有最前面那两架是完整的,其余六架都没装好关键的发动机,甚至连平视显示器和弹射座椅都没装备齐全。更搞笑的是,从拍摄的阴影和细节上看,照片中的一些人员似乎都是后期PS修出来的。所谓的“隆重交付”简直变成了一场令人尴尬的闹剧。
▲印度公布的交接现场照片
要搞明白为何印度会出现“交付无发动机战机”这么奇怪的情况,得提到“光辉”战机所用的美国F404发动机。按印度最初的打算,通用动力应该交付99台F404-IN20发动机,用于LCA MK1A的升级版。但从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对高端钛金属的供应就卡住了,美国的航空制造业也都缺料。结果,F404的产能下降,再加上美军又额外订了400台,优先保证FA-18EF“超级大黄蜂”,印度的采购就被推迟了将近18个月。
结果嘛,印度每个月拿到的测试用发动机也就寥寥几台,根本搞不定大规模交货。为了凑个场面、达成政治目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干脆把“光壳机”直接交出去,摆个pose充数,敷衍了事。
▲印度自己造的光辉战斗机
实际上,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把戏可不是个例。光辉战机研发快快将近40年,不过一共也就交付了不到四十架,平均每年不到三架。就算印度官方吹嘘已建成四条生产线,理论产量能达到每年32架,但实际出货仍然是个位数。最新获批的97架采购合同,照这个效率推算,得等到2060年才能全部交付,那时候“光辉”机恐怕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最关键的是,“光辉”可以说是个“万国货”战机:引擎来自美国,雷达靠以色列,导弹还分属以色列、俄罗斯和美国,印度实际上只掌握了机身结构和部分航电设备。换句话说,一旦外部的供应链出了问题,整个生产就得暂停。现在F404引擎被卡住了,也只是印度国防工业难题的一个缩影罢了。
▲印度空军的苏-30、阵风,还有光辉战斗机,都是他们的重要装备。
按着印度空军的打算,光辉战机会和苏-30MKI以及未来五代机,组成所谓的“三剑客”,跟中国的歼-20、歼-16再加歼-10C昨天的战斗机比划划。不过,现实情况可没那么乐观。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已经让人看清楚,出口给印度的歼-10CE其实就足以压住他们的阵风和苏-30MKI,更别说光辉战机了,根本不敢派上战场。如今中国空军不断列装歼-35A,组建起“歼-20、歼-16D、歼-35A”的新三剑客,整体实力差距还在拉大。相比之下,印度还在头疼怎么凑齐能飞的LCA,感到挺操心的。
得承认,印度空军目前确实面对着很大的换装压力。现役的米格-21bis、美洲虎、幻影2000、米格-29这些机型总共超过200架,未来几年都得逐步退役。印度空军打算保持45个战斗机中队的规模,但实际上,连30个左右的中队都没有,装备也很乱、老旧。进口渠道比较难搞:法国的阵风产能紧张,美国没可能卖F-22,F-16因为巴基斯坦那事被拒,F-35就算谈成也得等挺长时间。俄制飞机因为技术落后,加上政治上的不信任,也被印度冷落。搞到最后,印度只好死死抱住国产光辉战机,就算是“缺心眼”的版本,也得赶紧列装,先凑合着用。
中国过去也曾不得不大依赖俄罗斯的AL-31发动机进口,情况就像这样。
印度现在遇到的麻烦,倒让我想到当年中国空军的那段经历。那会儿歼-11B因为国产涡扇-10还不成熟,只能依赖少量的俄制AL-31F发动机,结果不少机子乖乖停在厂区里,出不了厂。差别在于,中国最终还是靠自己研发走出了困境,像涡扇-10、涡扇-15这些,逐步成熟,形成了算得上独立的发动机体系。而印度到现在还没能搞出能用的自主替代品,只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风险可不是闹着玩的。
从表面来看,印度此次亮相的8架“光辉”战机似乎说明国产型号的产量逐步提高,但实际上反倒暴露出印度军工的尴尬:经过了40年的努力,结果连发动机都还要依赖别人供应。可笑的是,印度每次都神气十足地吹嘘光辉的性能多么先进,说能比肩四代机,可到了真正的战斗中,印度依然得依赖进口的阵风和苏-30MKI,光辉只能在展板和和影里露脸。这次交付“无心无肺”的战机,更像是狠狠地打了个脸。
▲光辉战斗机的制造车间
如果印度空军真想摆脱“光辉”的尴尬局面,得拼命强化自己制造水平和自主研发的能力,否则即使有四条生产线、几百架订单,也只能在国际面前“打肿脸充胖子”,变成别人取笑的对象。
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