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5日的夜晚,天色深沉,四周一片寂静。新四军的战士们正在一座简陋的营地里安睡,突然,刺耳的惨叫声划破了夜空,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阵急促的喧嚣。战士们纷纷被惊醒,困惑而恐惧地望向四周。就在此时,排长肖建章毫不犹豫地拎起机枪,快步走到门口,严厉地命令道:“出门者死!”他的话如同警钟般震慑住了所有人。肖建章为何如此果断地不允许战士们出去探个究竟?那刺耳的惨叫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又是如何处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的?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1937年12月25日,那时湖北汉口的一个特别场合上,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成军仪式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这支看似属于国民政府的队伍,其实早已完全被中国共产党掌控。自从国共合作破裂后,我党与国民党形成了长时间的战略对峙,然而面对日寇的入侵,我们不得不主动寻求合作,最终达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展开剩余82%此时,日寇的侵略让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众的愤怒几乎达到极点。面对着无情的外敌和腐朽的政府,一些有志之士决心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在这种大背景下,1937年10月,红军与游击队等力量经过整编组成了新四军。新四军不仅要与日军作战,更要为党争取领导权,加强军事力量。
在新四军的队伍中,肖建章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生于1924年的他,家乡湖北安陆的肖徐村,天资聪慧的他自幼在私塾中便表现出色。10岁那年,由于家乡战乱,他随父亲逃至汉川,过起了艰苦的日子。即便如此,肖建章的父亲从未放弃过对他的教育,始终要求他用功读书。凭借出色的聪明才智,肖建章12岁时就进入了安陆县立小学,随即考入了省立第十中学,成为了当时的“文化人”。
然而,随着1938年日寇侵占安陆,肖建章的学业戛然而止,他回到家乡务农,却也开始目睹了国家的腐败和外敌的暴行。1939年,肖建章加入了新四军,开始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在一番艰苦的锤炼下,他不仅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还在新四军中崭露头角。1940年,他已经是一名出色的排长。
1940年10月初,肖建章所在的五连接到了护送任务,前往应城的陈河镇。路途崎岖不平,队伍也不得不在夜间行进。途中,肖建章曾与连长胡挺幼交流,胡连长向他解释,白天敌人活动频繁,他们不宜轻举妄动。肖建章笑着打趣问,敌我差距这么大,您不怕我偷偷投敌吗?胡连长大笑着回道:“放心,不会的。”
5日,队伍行至周余村,在村里的祠堂休息。尽管已是深夜,胡连长还是警惕地安排了防御措施,将民运部部长沈少华和医院院长栗秀真等人安置在庄子上。肖建章巡视了一圈,确保一切安妥后,才回屋休息。然而,没过多久,突然一声惨叫划破了宁静的夜空,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骚乱,肖建章迅速从床上跳起,拿起机枪冲出了门外。
他跑到祠堂门口,举起机枪扫视周围,心中不断琢磨:根据情报,周围几公里外有日军驻扎,难道是敌人突袭了?可当他仔细观察后,却发现四周异常安静,根本没有敌军的动静。肖建章心中的疑虑逐渐加深,他决定查看内部情况。于是,他急匆匆走进了祠堂。
进入屋内,他震惊地看到胡连长满身是血,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显然是被刀砍伤。与此同时,指导员、司务长等人也不见了。战士们见状,纷纷慌乱地聚集在一起,局势一时变得极其复杂。肖建章定了定神,迅速下令:“全都不许跑!现在由我担任负责人,所有人不许出祠堂大门,违令者死!”
他这声令下,瞬间让所有战士心头的恐慌平息了不少。肖建章带领着剩下的战士们迅速设立了防线,守住了祠堂,稳定了军心。此时的他,仅仅16岁,却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冷静的头脑。肖建章的果断让五连的士气得以恢复,大家不再惧怕接下来的挑战。
经过一夜的坚守,天亮时,探子带来了好消息——外面的敌军并未接近,而连长的伤势也得到了及时处理。经过调查,肖建章得知,黄正耀和邱中定等人正是此次背叛的主谋,他们将40多名战士带走,并向敌人投降。肖建章冷笑着分析,若是这些叛徒选择投靠日军,五连的损失将不堪设想。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叛逃者并未向日军求援,而是投向了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云梦县,投靠了当地的皇协军。肖建章感到松了一口气,因为此举避免了更大的灾难。很快,肖建章便组织起了反击,并成功保障了沈少华部长和物资的安全。
肖建章的勇气和果敢不仅让战友们刮目相看,也引起了上级的关注。团里的指挥官们纷纷称赞他的表现,而李先念司令员也亲自来到了驻地,对肖建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提出要让他转任连长。然而,吴林焕团长却不干了,他建议让肖建章担任连长,这一提议得到了李先念的认可。
肖建章成为了新四军历史上最年轻的连级军官之一,并在之后的战斗中继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最终在空军副司令员的位置上光荣退休。而那几名叛徒则在不久后被我党捉拿,付出了代价。
在这乱世的洪流中,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肖建章的传奇也证明了,心怀正义的人,终将走到最后。那些背叛国家和人民的叛徒,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压,永远无法翻身。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