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深化医改的有关做法。
这是今年该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此前已陆续介绍湖北、山东、云南三地的相关经验。
官方首次发声
绩效分配向检验等学科倾斜
2023年,海淀区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就海淀区率先学习并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具体措施,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介绍了推动公立医院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改革的5点具体措施:
展开剩余70%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完善补偿机制,该区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职责,2022年至2024年,全区卫生健康年均财政投入达60余亿元,对精神、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属性强的区属医院予以倾斜。落实全市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政策,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逐年上升。
三是优化分配机制,在区属四季青医院试点主要负责人绩效工资年薪制,同时不断完善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向儿科、传染病、检验等学科以及紧缺岗位和高层次人才倾斜。
四是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在现有医联体的基础上,海淀区以项目为引领,由8家驻区高水平医院围绕医防融合、口腔、药学等8个重点学科,通过建立糖尿病专科联盟,共建口腔颌面外科医联体病房,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药师工作室等工作,帮助130余家医疗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近三年,基层年均诊疗量近2000万人次并保持逐年递增。
五是强化综合监管,加强区属医院经济运行考核管理,精细化管理人财物等成本要素,实现降本增效。
薪酬待遇区别的背后
是不同岗位劳动价值的评价
薪酬待遇政策背后反映出对医技人员价值的认识与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
我们理应承认,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治疗及直接面对患者的工作压力等方面确实承担了较大的责任和风险,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
但医技人员同样是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若过分压缩医技人员的薪酬空间,可能会打击其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不利于整个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这也可能导致医技人才流失,影响医院检验科、影像科等科室的稳定运行。
而且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医技人员在专业领域投入的学习成本和技术门槛可能并不亚于临床医生,这一点近几年检验医学领域的工作者大概都深有体会。
并且,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医技人员在许多重大疾病的筛查、诊治、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他们的专业能力与服务质量对于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效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检验等平台科室的发展不仅决定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下限,也是其诊疗水平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审视和重新定义医技人员的职业价值,倡导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公正、合理的薪酬评价体系。
理想的薪酬制度应当既能充分尊重临床医生直接面对病患进行决策性诊疗活动的核心作用,又能确保医技人员的专业贡献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认同。
如何在尊重医护人员不同岗位贡献的基础上,兼顾公平与激励,实现医技、临床两者协同发展,将是未来医疗卫生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并解决的关键课题。
发布于:重庆市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